夏天就“消失”的中药

来源:健康知识 日期:2023-11-27

夏枯草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但自然界总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植物,夏后尽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虽然在秋冬季节似乎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方面仍具有它们独特的作用。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到了夏天就“消失”的中药。


01.jpg
(夏枯草原植物)
02.jpg
(中药材:夏枯草)


夏枯草的奇特之处就是每当夏季到来时,植株便会枯萎,但这只是它的特殊生理状态,并不代表它死亡,它的根部其实没有失去生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夏枯草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发育。

【本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穗大、色棕红色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1. 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降泄,主入肝经,善清泻肝火以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与桑叶、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阴不足,目珠疼痛,入夜加剧者,可与生地黄、当归、白芍等滋养肝阴(血)之品配伍。治疗肝火上攻,头痛眩晕者,可与钩藤、决明子、菊花等长于清肝、平肝之药同用。

2. 瘿瘤,瘰疬

本品辛以散结,苦以泄热,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结作用。治瘿瘤,常与昆布、玄参等同用;若肝郁化火,痰火郁结之瘰疬,可与海藻、浙贝母、玄参等消痰散结药配伍,共收清肝火,散痰结之效,如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

3. 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本品既能清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乳癖,乳房胀痛,常与蒲公英、浙贝母、柴胡等同用。若配金银花、重楼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药,可治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9~15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

夏天无


03.jpg
 
04.jpg


夏天无的药用部位是埋在地下的块茎,它的植株在3月盛放,到了4月花朵开始凋零,春末夏初之时,整个植株就会枯萎,于是到了夏天,地面上就找不到它的踪影了。它的喜凉怕热就让它成为了夏天“无”。

【本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 (Thunb.)Pers.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江西。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以个大、质坚、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药性】

性味:苦、微辛,温。归经: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效用分析】

1. 夏天无苦泄辛散温通,具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之功,常用于中风瘀阻经脉、气行不畅,以致偏瘫、手足不遂之证。

2. 夏天无入肝经血分,功善活血祛瘀,对瘀滞头痛,以及跌扑损伤的瘀肿疼痛等证,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之功。

3. 夏天无药性偏温,既活血舒筋通络,又祛风除湿止痛。对因风寒湿邪侵犯人体所致的痹证,症见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或腰腿疼痛,具有温通活血、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6~12g,研末分3次服。